走出去要注重協同營銷
作者: admin 2016-09-20 09:03 來源:東莞經濟 東莞 馮興元 區域營銷
無論是傳統制造業走出去把外部優勢進來,還是“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相互間協同合作、形成集群效應是必然選擇。
東莞經濟網訊 一根筷子易折,一把筷子難折,越是寒冬季節,越需要抱團取暖。無論是傳統制造業走出去把外部優勢進來,還是“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相互間協同合作、形成集群效應是必然選擇。
這不僅停留在某個單一層面,要形成多層次、關聯度高、生態型的集群生態,既要發揮政府的統籌協調作用,還需要企業積極主動的參與進來,帶動社會資本投入,才能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實現發展模式轉變。
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馮興元認為,不同于國內部分經濟圈各城市間相互爭奪資源的關系,珠三角各城市間分工明晰、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程度高,東莞在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實施創新發展戰略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區域營銷。
不能站在東莞看東莞,要有協同發展的思維。尊重市場規則,從區域經濟的角度,把城市群作為一個產品進行營銷推廣,并結合運用產業鏈延伸、集成創新和集群化發展等戰術方法,東莞經濟的縱深發展空間較大。
企業的成本壓力不斷增加
《東莞經濟》:目前,企業主要面臨著哪些轉型壓力?面對日益嚴峻的而競爭環境,東莞的傳統產業如何轉型?
馮興元:目前,企業主要面臨的是人工成本上升的問題,正規的企業在訂單不穩定的情況下,難以繼續保留大批熟練的產業工人。但為了維持企業的正常經營,保留一定數量的產業工人,企業的用工成本將不斷上升。
在這種狀況下,一方面,企業可以實施機器換人戰略,以機器生產代替人工生產;另一方面,企業可以改變發展模式,收縮戰線,與同類型的企業進行聯合發展,采取代工生產的模式,把生產環節外包出去,把重心放在產業鏈兩端的研發和營銷方面,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此外,科斯曾提出,企業要轉型,除了產品創新,還要拉長自己的而產業鏈。我調研過一家山東的企業,他們能源消耗量非常大,用電量高。為了降低生產成本,他們通過引進相關的技術、設備和人才,自己發電,進而有效降低了企業的用電成本,提升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目前,該企業的用電成本是競爭對手的三分之一,具有明顯的比較成本優勢。
建立創新生態集群
《東莞經濟》: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過程中,東莞的突破口在哪里?
馮興元:創新是一種隨機事件,在市場條件下,大量創新型的企業和人才自發地集聚,并帶動更多的企業和人才加入進來,創新的成功率就會不斷提高。
東莞除了擁有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優勢之外,新興戰略性產業也正在加速集聚。這是東莞的另一個優勢。創新人才涌現和創新要素集聚,就會形成以創新為主導的創新集群或產業集群。
實施創新發展戰略,不是靠政府引入幾個頂級的創新人才就能夠實現的,而是需要大量的創新的企業和人才在市場機制的推動和引導下集聚起來,形成創新集群,才能推動整個產業、整個區域,乃至整個城市的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
當一部分創新創業的企業和創業者行動起來之后,能夠帶動其他有創新創業意向的人投入進來,形成一個創新集群,才能為一個城市建立一個創新驅動的有力支撐點。
注重區域營銷
《東莞經濟》:在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大背景下,東莞應該如何抓住機遇,引導企業有序走出去,把外部優勢嫁接進來,進而推動產業的轉型升級,提升城市總體發展水平?
馮興元:現在深圳就像一個小硅谷,東莞和深圳是鄰居,雖然東莞和深圳在行政規劃上是分開的,實際上一定要從同一經濟區的角度上想事情和考慮問題,而不能僅僅從行政的角度看經濟發展的問題,不能僅僅局限于行政管轄的狹隘區域內制定政策。
東莞要把深圳、廣州及其他周邊城市考慮在內,站在珠三角一體化的角度看問題,研究整個經濟區如何發展,并與周邊城市進行緊密的聯動與合作,形成相互促進、合作共享的發展關系。
這就需要注重“區位營銷”的概念,要站在整個區域的角度來看,注重區位形象、區位創新水平、區位發展動能的提升。珠三角完全可以按照超越中關村的創新集群的目標去努力和發展。
尤其是要關注深圳,創新帶動能力特別強。深圳注重技術研發、產品創新和創意開發的基礎上,在推動創新成果產業化方面可以依托東莞實現。東莞和深圳之間具有明顯的互補關系。這其中的機會是很多的。
在整個珠三角區域當中,東莞可以成為發展與改革的火車頭。目前,北京、天津和河北之間的關系更多的是相互爭奪資源的關系,三者之間還沒有全面形成互促互補、合作共贏、良性互動的關系。珠三角各個城市之間不同,他們之間是真正的良性互動的關系。
現在華為已經搬到東莞了,但華為的戰略制定、產品研發和技術研究部門還是會留在深圳。這樣兩者之間就能夠形成強有力的合作互促的關系。
因此,政府方面要有共享共贏的理念,各個城市之間要打好相互合作的關系,相互之間促進各自的共同發展。
珠三角應該要引領全國發展,因為珠三角還有很多的優勢,如制度開放、多元發展、文化包容、配套完善、基礎條件好。所以,不要站在東莞看東莞,要結合周邊的區域看東莞。在對外拓展與合作方面,香港也應該是整合的一個部分。
這是一個共享、共贏,互促發展的關系。從區位的角度來看,未來進行區位營銷,還要把香港納入進來。
如今,東莞要把傳統產業轉移出去,把外部優勢嫁接進來,要提高談判話語權和資源整合的空間,要和周邊的城市聯合起來,從一個經濟區的角度出發,帶動整個珠三角城市群的對外合作。
同時,引導一些研發、設計、科研機構進來,增強珠三角區域的分工合作的關系,提升區域的聯合發展水平,東莞可以從中獲取更大的戰略發展空間。
怎么學習淡馬錫的模式?
《東莞經濟》:東莞在引導企業走出去方面,有哪些具體的做法?其中,新加坡的淡馬錫模式有哪些經驗和做法可供借鑒?
馮興元:淡馬錫模式是在強力的法治條件下實施的,很明顯的特征是政經分離、政企分離,基金擁有獨立的決策權,是在市場化條件下運作的,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主要目的。
國內如果建立以政府主導的發展基金,控制權和話語權由政府控制,這樣基金的投資和運作就會受到比較大的限制。
因此,如果以建立基金中的基金(FOF)的模式,組建一個基金委員會,政府、企業和投資者按出資比例派駐出資代表并獲得額相應份額的話語權,以市場化運作模式運營,可以有效提升基金的運作水平。
這類基金和一些創投基金不一樣,創投基金往往是看到這個項目非常好,然后就投資。一般的創投的投資,預計能夠獲得十倍的回報才會投資。而私募資金是商業利益為上的。
政府參與建立的基金,雖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但基本的利息收入和必要的投資收益還是要有保障的。否則,就違反了市場的規律。
建立基金中的基金,政府要出資成立種子基金,讓社會資本參與和主導,成立社會化的投資基金。淡馬錫模式很好,但核心是要盈利。按照出資的比例計算投票權,不能由政府控股,那樣真正發揮作用就不是市場。
因此,由專業的人才組建專業的機構進行運作和管理,形成規范化的運作模式,才能順利帶動分批、有序地走出去。
微信公眾號:“東莞經濟”dg136688



有條評論
最新評論